長大的那一天?根本沒有那一天

──訪問編劇周蓉詩


蓉詩的女兒小嘉 
(蓉詩的女兒小嘉)


長大的那一天》的內容主題

長大的那一天》當中有性別認知的問題,關於我是男生還是女生的問題。相對於法國,台灣在這一方面還是比較保守,個人隱私也不那麼被尊重。在法國,有很多童書有性別認知相關的敘述,像是:我的媽媽有鬍子,其實是一個男生。 這對他們來講其實是很平常的事情,大家都曉得有人雖然是男生,但他選擇當女生,或者是有人是女生,但她其實喜歡的也是女生。並不特別提出來講,但是很自然地就會分享。因為是很普遍的是,但我提出來的目的並不是刻意要反抗社會, 只是我認為小孩自然而然也會思考這個問題,沒有必要避諱,攤開來講反而可以避免扭曲。

 

  另一個是關於內在和外在的蜕變過程,在劇中以人魚的故事來講這個部分。在面臨蜕變過程時,會有兩種力在抗衡,一個是自己準備好了沒有,另一個就是外在環境給你的壓力。我用寓言故事的形式呈現這樣的衝突,目的不是教育,也不是要和大家說什麼是好、什麼是壞,只是把這樣的現象用一個故事很溫和地呈現,大家可以藉此想一想怎麼做是比較合適的,父母對小孩的要求、小孩對自己的要求怎樣是比較好的,並沒有一個好壞標準,要找的是一個權衡方式。我自己感覺上,以前給小孩的壓力比較大,希望他們一定要做個頂尖的人,但小孩可能還沒準備好,或者父母期望小孩的樣子和他自己對本身的期望也不一樣,這部分都是關於在轉變、蜕變中會發生的事。

 

  最後一個主題則回到了時間,每個人都有自己長大的時間,雖然劇名叫長大的那一天》,好像是個時間點,但其實根本沒有長大的那一天,它並不存在。因為每一天你都在長大,身體和心都是,並不是只有特定的某一天。小男孩、小女孩在劇裡找尋長大的那一天」,因為自己是那樣地小,要等到長大的那一天到來之後,才能做好多好多的事,但其實並沒有這樣的一天。我們把期望固定在遙遠的那一個時間點,但忘記其實每一天我們都在轉變當中。所以不用操之過急,在戲中小男孩、小女孩藉由魔法突然間到了長大的那一天,但他們只有身體長大,心還沒有準備好,這時才突然發現,他們要面對的是自己突然長大的身體但心智卻還是小孩的情況,他們一點都還沒有準備好,因此又回過頭來變回小孩,慶幸自己能有時間慢慢長大,這是一件很值得珍惜的事情。對我來說也是這樣,小孩都跟我說:我怎麼還要等那麼久才能長大!」但其實能有時間慢慢長大是很幸福的事,長大是一個不斷嘗試的過程,但從另一個角度來看,也是不斷喪失可能性的過程,這叫老化。在長大的過程中慢慢決定自己的道路,但換句話說你已經沒有其他選擇了。長大和老化是一個很有趣的概念,一方面我們希望自己趕快長大,但長大其實一不小心就會變成老化,這取自於你在面對一段長時間的長大過程,是抱持著什麼樣的心態。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flyinggrouop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