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狐狸奶奶:「你看我手中的這滴雨水還是原本的那滴雨水嗎?」
姊姊:「他們看起來都一樣啊!」
落下的雨,經過循環,最後還是會回到天上,等待下一次的落下。
它們不是同一滴雨水了,但它的某一小部分將會一直流傳下去。

編劇蓉詩在構思「離別─消失─死亡」這個主題時,
試著把對至親的思念,與對死後世界的想像交織在一起。
既然死亡不可避免,那麼就將死亡視為再生的必要條件,
於是,在某種程度上來說,不是完全地消失,而是生生不息。
《消失-神木下的夢》試著用更多輕柔但豐富的音樂來撫平離別的傷痛,
flyinggrouop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我從哪裡來?」、「我就要長大了嗎?」、「奶奶睡著了嗎?」
關於孩子對於生命的疑問,究竟該怎麼輕輕地說?
【生命幻想曲】除了豐富的光影偶戲,
音樂更是一大功臣,串起一段一段的場景,與之巧妙結合;
在淺白而詩意的文字裡,
透過時而感性時而活潑充滿想像力的音樂敘述,
讓孩子與大人較平常更容易貼近生命教育。
《初生》的經驗,彷彿是為這三部曲訂下了一個基調,
而視覺設計強烈的美術風格也是榆鈞另一個音樂靈感的來源。
flyinggrouop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生命幻想曲】的偶戲「小」劇場,
道具布景不多,演員不多,連現場配樂也是一人hold全場,
而這位校長兼老師兼撞鐘兼各種職務的一人樂團,
就是我們的音樂設計-榆鈞。
榆鈞憶起2010年剛接下《初生》的音樂設計時,
一開始對兒童音樂很陌生,
是先透過文本和視覺設計的美術做發想,
憑想像去揣摩,再加入許多奇幻的聲響。
本來在台北已經做好所有的概念音樂,
但和劇組飛到法國馬賽與編劇蓉詩會合後,
發現實際排演起來,音樂調性不太符合故事走向與風格,
flyinggrouop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