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台法合作"長大的那一天" 飛人集社演譯成長祕密

〔新網記者歸鴻亭台北特稿〕  「長大」是所有人都曾經歷的過程,只是每個人「長大」的方式與際遇不同。

 5-4659-1  
《長大的那一天》運用兩部投影機顯現真人與剪影交疊的映像效果。(歸鴻亭攝影)
 旅法演員周蓉詩想要把「長大」這件事說給她的女兒聽,找來法國馬賽薩瑪利亞劇院與台灣的飛人集社劇團導演石佩玉,想編寫一齣戲劇,不只告訴她女兒,而是透過充滿幻想的偶戲幫助所有的小朋友長大。

 於是,兩個女人延續台法混搭風格,一起製作了《長大的那一天》,周蓉詩說,故事中主角小男孩和小女孩從辦家家酒般的遊戲出發,小女孩對小男孩說,要趕快長大,要跟你結婚;故事第一段他們會碰到一個瞬間可以變男變女、半男半女的人,隱喻有關身分認同,是男還是女,喜歡做男還是做女。

5-4659-2   
《長大的那一天》漁夫釣人魚的橋段。(歸鴻亭攝影)
 接著遇到抵死不想被漁夫吊起的人魚,呈現的是強迫與自願的強烈對比,當漁夫強迫把人魚釣上來變成人,自然顧人怨,如果他把釣桿拉高到水面上,讓想變人的人魚自動跳上來變人,不想變人的人魚仍然可以在水中攸遊自在,那漁夫反而會變成人人感恩稱謝的人。

 最後,是把小孩變大的森林之王,讓他們嘗到了長大的滋味,卻發現長大不是這麼好玩,長大不是只有身體的長大,負擔也隨著變大,她和石佩玉一起創作以生命輪迴為主題的偶戲,找到對孩子說故事的最好方式,讓她們「長大」。

 《長大的那一天》是「一睡一醒之間系列」第2部,上回說的是「初生」的故事,下回《消失─神木下的夢》則要告知「死亡」。周蓉詩說,她自己編劇、操偶,也說故事,當小男孩和小女孩「長大」後,故事又把他們小孩變回小孩,告訴他們將來總有一天要長大,結婚何必急在一時,那是將來的事,現在,玩家家酒就好。

5-4659-3   
飛人集社劇團導演石佩玉(右)與旅法演員周蓉詩(左)一起製作《長大的那一天》。(歸鴻亭攝影)
 石佩玉則認為,「長大」並不光專屬於孩子,每個人在任何時候都在成長,永遠在面對自我的變化,無論是外在還是內在;成長會是一種能量,讓大人和孩子都能重新發現「長大」的祕密。

 《長大的那一天》似兒童劇,卻可以說是親子的戲,呈現型態有真人,有剪影,還有手工刮畫,幕後使用兩部投影機,樂手王榆鈞用了近20種大大小小樂器現場配樂,透過人偶、剪影的搭配,在舞台上立體化呈現多樣化的視覺效果。

 這齣戲今日起於台北牯嶺街小劇場一連演出演13場,台灣首演之後將至法國巡迴。

 

本文出處:《新網》 http://newnet.tw/Newsletter/Comment.aspx?Iinfo=5&iNumber=4659#ixzz23VDZy5J5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flyinggrouop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