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新的劇場概念:小孩也可以看
──訪問編劇周蓉詩
【一睡一醒之間】系列成形的過程
關於這個計畫的成形,首先找到法國馬賽的瑪薩利亞劇院,他們很支持這個計畫,所以我回過頭來,找台灣飛人集社的佩玉,她也對這個計畫很感興趣,她的專長是光影和偶戲。雖然佩玉之前做的都是成人偶戲,但她和我都認為這種小孩也可以看的偶戲是可以嘗試的,我對這樣的劇場概念有期待,對台灣的兒童劇也有期待。
這個計畫的重點在於:在態度上不把他們當作小孩,不是要教育,也不是將自己的想法灌輸在小孩身上。我自己懂的事情並不一定比小孩多,我並不覺得自己的判斷比小孩更正確。做這個系列的意義並不在於教小孩如何做一個好人、懂得判斷是非、有禮貌,這些並不是這個計畫的目的。我們反而希望提供一些難題,做一個大人都不知如何去面對的難題,但這其實是我們一出生就會面對、就會去想的。在《初生》時,我們問:「我從哪裡來?」到現在我還是很難回答這個問題,我從哪裡來?要去哪裡?這是大人都很難明確回答的問題。而到了二部曲《長大的那一天》有個蜕變的過程,這個過程和時間有很密切的關係,而對時間的感受每個人都不同,在成長的過程中,常因為對時間感的不同而感到受壓迫,有時候會很著急:「為什麼別人長得這麼快,我還停留在這裡?」或者是「為什麼我長大了,但和我想像的不一樣?」。在《長大的那一天》的故事裡,其實我一開始並不是從故事情節出發,而是主題和概念。在創作過程中,我找了神話中的素材,想像邁入成人階段的過程中會遭遇到什麼樣的問題,以這樣的方向去發想。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