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飛人集社劇團「長大的那一天」
文/陳立倫 (社會人士)
刊登日期:2013/04/24

星期天,在那微涼的春天午後,我們全家一同到衛武營藝術文化中心 的小劇場觀看「飛人集社劇團」所演出的「長大的那一天」。其實每次到衛武營281棟的場地觀看表演,總會帶著很不一樣的心情。由於場地的規模較小,所以在此演出的表演形式大多和在大型表演場不太一樣,也因此反而常常能夠看見別出心裁的創意與設計。就如同過往觀看過的「淚湯匙劇團」以及「丹麥倒影劇團」的驚艷,每每在記憶之海裡反覆地蕩漾著。

隨著大家依序坐定位,一開場幾近全暗的燈光,搭襯著輕柔的音樂,就讓人感受到不同的氛圍。尤其是接續其後布幕上光影極為緩慢的變化,更像是娓娓訴說著這齣戲劇的調性。早先在觀看節目的宣傳單中,便知曉這是由台、法兩地藝術家跨國發想合作,演出形式融合光影、戲偶、現場音樂。果不其然,在戲偶尚未現身之前,光影與音樂便成功地讓人從一個觀者,漸漸地融入到戲劇之中。那像是一種卸下,卸下外在的紛擾、卸下內心的煩憂,如此一來便自然而然地進入到戲劇的魔法之中。所以囉!這過程可得不疾不徐才行。

而就在舒緩的節奏之中,故事以一個說書人的方式開展出來。小男孩與小女孩是故事裡的主角,兩小無猜的情感使得兩人迫不及待地渴望長大。他們期待著感情的延續、他們企盼著彼此的相伴、他們更渴望愛情的美好,於是乎他們決定一同出發去尋找「長大的那一天」。

魔法森林往往是蘊藏所有可能的地方,也是孕育孩子所有想像的神秘天堂。小男孩與小女孩走進了魔法森林,去追尋關於他們內心的渴望與想像。然則,他們卻在魔法森林中失散了。在尋覓彼此的過程中,小男孩遇見了一位能夠瞬間變男變女的人。那來來回回改換的裝扮與聲調,讓小男孩好生佩服著,也逗得觀賞的小朋友哈哈大笑。然則,若細細咀嚼那意象的呈現,不禁讓人讚嘆不已。男女合為一體的概念,原就是心理學家解讀人性的一個觀點。每個人內在原都具有男女不同的特質,尤其是尚未被徹底社會化的孩子們更是明顯。然則社會的框架、角色的期待往往逐漸切割出男女迥異的樣貌與心態。愛情的發生,兩人世界的交融,將會衝撞這樣的課題。因為愛情中男女之間的互補與互融,絕非是單一性別角色的扮演與配合,而是兩人在男女角色之間的置換與學習。可不是嗎?在愛情的浪漫裡,男性該得要試著活出原被壓抑的體貼與溫柔,而女性也往往在愛情的波濤中表現出男性的堅強與勇敢。饒富趣味的是這會兒安排小男孩遇見這樣的課題,不也像是懇切地提醒著在男女性別之中,男性往往更加受限於性別角色的框架而難以動彈。

看見了小男孩精彩的偶遇,腦海裡不禁更加好奇著小女孩在魔法森林中的遭逢。試想,如果變男變女之人隱喻著性別角色的課題,那麼小女孩又將帶給大家什麼樣的反思呢!鳥人漁夫,這果真是個讓人眼睛一亮的角色。其實漁夫原是人類,因為雞婆想要幫助人魚長出雙腳而遭森林之王變為鳥類。故事中提及當人魚一離開水面就會立刻長出雙腳,所以垂釣成了漁夫協助人魚的手段。這人魚之喻不由得讓人想起了小美人魚的故事,小美人魚因為渴望愛情所以願意犧牲她的聲音換取雙腳,無奈卻以讓人心碎的悲劇收場。關於愛情的想望與犧牲,也許每個人都不太一樣,漁夫以隨機的方式來擇取並不妥當,可是想要幫助人魚的念頭卻又未曾減緩。於是小女孩為漁夫想出了一個折衷之法,其剪掉了釣線尾端的魚鉤。將單純的繩頭放入水中,如此一來便可以讓人魚自己決定是否要上鉤,亦即想要上鉤者,可以主動伸手握住繩頭,此時漁夫便能將人魚拉出水面而完成其心願。這「願者上鉤」之喻,倒也精彩地訴說著關於愛情之中自主性的重要。尤其是對照著小男生的遭遇,對小女生來說,這自主性的提醒不也剛巧反映著女性角色在愛情中別因被動而陷入進退不得的僵局。


沈浸在那隱喻的魔法之中時,腦海裡浮現著小男生與小女生為何進入魔法森林的初衷。那是為了找尋長大的那一天,而又為何渴望長大,就為了愛情的美好。而兩人在魔法森林所分別發生的故事,不也呼應著關於愛情的課題。藉由兩個想像出來的人物,引發關於愛情的反思,還能切合故事的主軸,這樣細膩而動人的鋪排怎不讓人拍手叫好。而當小男孩與小女孩分別依循著兩個奇人的指示找到森林之王時,那關於「長大的那一天」的找尋也來到了轉折點。

戲劇中以嬰兒的樣貌隱喻森林之王,又是一個引人遐思的概念。在此魔法森林的主宰該是無關於恐怖與迫害,因為想要長大的孩子無非是因奢求著大人世界的美好,怎忍心因此而責罰與威脅。於是改而以嬰幼兒頑皮的角度來詮釋森林之王著實讓人拍案叫絕。況且那渴望長大的心境,也許還真得要嬰孩才能夠體會,要不換個大人搞不好只覺癡傻而不與理會。再則,嬰孩手中永遠握有大人世界所欠缺的魔法棒,那不也是另一層隱喻。

就這樣禁不住小男孩與小女孩的請求,森林之王唸著咒語讓兩人夢想成真。可是,突然長大的感受卻出乎他們意料之外,光是身體的變化就讓他們不知所措。這鋪陳恰巧也點出了男女成長首先面對的第一個課題正是生理的轉換,對照著戲劇的呈現讓人禁不住頷首稱是。結果,不過一會兒功夫小男孩與小女孩異口同聲地提出想要歸返的需求。聽見這樣的奢望,不覺莞爾,畢竟這意想彷彿也存在許多大人的心中。魔法再度的施展,讓小男孩與小女孩重新回到童稚,而這一來一往之中,終也讓他們體認到慢慢成長的美好與意涵。

末了當森林之王想要留住他們,陪他玩耍,小男孩與小女孩分別拿出了奇人所贈予的寶物,成功地逃離。他們借用奇人所給予的羽毛當作翅膀展翅飛翔,那過程中兩人不約而同地想要飛得更快、飛得更高,可是羽毛卻無法讓他們如願。羽毛如是提醒著,因為羽毛不是從他們身體長出來的,而是別人所給予他們的。這不也是另一個值得讓人反覆咀嚼的隱喻,想要飛得高、飛得快,得要回到自身,而非一味地仰賴外在啊!

離開森林之後,故事轉而以毛毛蟲化蛹成蝶的比喻來訴說長大的漸進與美好。長大,沒有停歇,只是如何去看待與面對,這當是每個人所得要面對的課題。劇中的說書人最末提及「她也忘了長大的那一天,不知道是哪一天」,也許那個不知道就意味著每一天都是長大的那一天,每一天都值得好好地去生活與品嚐。

這個故事精彩吧!可是那又絕不僅止於此,因為故事的呈現方式,又是另一番讓人驚歎不已的魔法。其實在一進到表演場中,便可見到觀眾座位前方置放一台舊式的高射投影機正對著布幕,那可是十數年前在大學唸書時,上台報告必備的機器,那玻璃檯面的熟悉感,立刻引發許多的回憶。而如今在這屬於電腦與單槍投影機的數位年代,很多人可能連投影片都感到陌生吧!也因此,在看見機器的過程中,那感受還滿複雜的,而也在那當口開始想像著等會兒將會如何透過這樣的器材展演偶戲的魔法。

偶戲原為這齣戲劇的核心,只是怎也沒有想到偶戲可以有如此多的變化。如同前述,故事以一位說書人開場,之後這位說書人轉身又成為一個操偶人。平面偶的操控或許是偶戲中較為人所熟悉的,可是操偶人以手指作為偶戲的雙腳,並且還穿上鞋子,遂立刻擄獲觀眾的目光。尤其是當戲偶坐在木箱上,兩腳隨性地擺動時,鞋子與木箱碰撞所發出的聲響,倒還真讓人有孩子天真自在的感受。


接續故事的發展,來到魔法森林之中。既以魔法為名,當然不能讓觀眾失望,平面偶這會兒從舞台前的展演退居幕後,轉換成在布幕之後的光影偶來表達另一種感受。投射光源的變化原就多樣,那原足以編織出讓人心動的畫面。然則此時又加入了真人的表演以及光影面具的應用,更加讓人驚嘆偶戲表演的多姿多彩。可不是嗎?在光影面具尚未加入表演之前,光是看見布幕前的真實人物與布幕後的光影偶交互應用甚至搭配表演,就足以讓人眼睛一亮。而光影面具的出現,更是讓光影偶的投影與人物演出的投影達成一種讓人拍案叫絕的契合。

怎麼說呢?光影面具是美國的光影大師Larry Reed所研發,其將左右兩張側臉設計在一起戴在演員的頭上,利用背後的光源便可以讓面具和演員的肢體融合成所欲表演的角色。所以可想而知這會兒頭戴光影面具的演員,並不是與方才演出的人物一樣站在布幕前方,而是跟光影偶一般轉換到布幕後方。而當光線投射出來時,就像是舞動著魔法棒一般,將觀眾帶入表演的高潮。

試想,如果光影偶的設計與光影面具的設計圖像相仿,那麼兩者交錯運用,將會產生二者實為一體的錯覺。也就是說,當觀者以為投射在布幕上的是光影偶,可是實際上卻是頭戴光影面具的演員,那份驚愕將伴隨著發自內心的讚嘆。因為那將徹底顛覆原本腦子裡被形塑關於光影偶所可能呈現出來的各種動作。畢竟偶戲的動作即便在十分熟練的操偶者控制之下,仍不免有其實質上的限制,或者該說那不是一種限制而是一種特色。那是帶著一點機械式的變化,那還含括著其獨有的的節奏、在不急不徐之中含括著一種律動。可是如果誤將頭戴光影面具的演員認為是光影偶的表演,那豐富而自由的肢體動作將攪動著腦子裡關於偶戲的想像,那豈非又是另一番滋味與享受。

就這樣光影偶操作與頭帶光影面具的演員在光源的投射下交替呈現在布幕上,投影大小的置換與疊合,加上光源前後左右的挪動所衍生個各種效果,產生極其精彩的光影戲碼,讓人目不暇給。這魔法森林之名不僅當之無愧,那魔法更是溢出戲偶之外,直達觀者。就這樣不知不覺中伴隨著小男孩與小女孩經歷了一場魔法森林之旅。

而當內心還沈浸在魔法神奇的展演之時,突然戲劇的表現方式又換成由前方的高射投影機投射出交互相疊的投影片。若以為戲劇表現的魔法至此結束,那可就錯了。布幕後端的投射依舊,這次與前方的投射或是交替、或是同時展現光影的精彩。眼睛的餘光總是不自覺地看著布幕前方的操偶者,如何在投影機上操控著光影偶,也同時想像著布幕後方又會是什麼樣的光景。那豐富的表現手法,終於為這齣戲劇劃下完美的句點。

就這樣深深地感動著,關於故事也關於表演。長大,是一件美好的事,細細品嚐才能懂得箇中滋味,怎捨得跳躍;戲劇表演,同樣是一件精彩的事,唯有真心的涉入,才能領略其中的精彩,又怎能錯過。散場之時,輕聲地問著孩子,會不會很想長大,他們笑著搖搖頭,直說當小朋友很幸福也很快樂。輕輕地摟著他們,只想透過內心告訴他們,何妨帶著期許與珍惜來面對那專屬於每個生命的每一天。

原文刊登於:http://blog.xuite.net/stillsea/blog/69117519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flyinggrouop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