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這不是藝評‧是心得分享】飛人集社《長大的那一天》親子間生離死別的哲思與對話

0128 《長大的那一天》早鳥EDM banner  


文/豆子(YOURART編輯)

如果你曾欣賞過飛人集社【一睡一醒之間】系列的劇目,是不是也和我一樣對於石佩玉善用物件幻化為偶,與真人同台演出,並巧妙運用豐富的光影投射,所創造出的奇幻視覺效果感到驚奇,背景音樂設計與現場演奏的王榆鈞也是一大亮點,她靈活運用多樣廢棄物品,敲打、吹奏、吟唱、與絃樂等,譜出與劇本共鳴,即興精彩的樂章,加上國際大獎 波隆那插畫獎得主莒絲蓮‧額貝哈打造獨特視覺風格的插畫作品,讓整齣戲充滿了詩情畫意的質感,讓人十分驚豔...

【一睡一醒之間】三部曲 由台北飛人集社劇團 x馬賽東西社攜手創作,編劇周蓉詩以細膩輕柔的表現形式,對大人和小孩娓娓道出人生中不可避免的【生老病死】生命歷程..

首部曲<初生>講述「每一個小孩都是自己選擇要出來的」,你要對自己的人生負責任!!讓我印象深刻的,其實不論是孩子...即使是已經身為大人的我們,或許在庸庸碌碌五斗米折腰的生活中,也漸漸忘卻了生命的本質和意義,讓我反思自己〈你還記得自己的夢想嗎?〉...

二部曲<長大的那一天>延續<初生>以辯證的論述去思索成長的過程,而不是告訴你結果應該是什麼?或者答案是什麼?小時候常常希望自己趕快長大,但真正長大後又懷念小時後天真自在沒有壓力的日子,或許我們應該真真切切的『活在當下』...每個階段過程其實都是生命珍貴的體驗...

三部曲《消失-神木下的夢》經歷了「出生」與「長大」,到了最為難以面對的死亡離別,未觀賞前小編已十分好奇如此悲傷的議題該如何對孩子來詮釋釋呢?我很欣賞全劇以一種淡淡憂傷卻歡快勇敢前進的冒險故事,來述說生命中其實再自然不過的事情。『死亡消失不是盡頭或許是以另一種形式存在的開始』巧妙的讓終曲成為了另一個階段的序曲,建構出想像空間。

 

 

相關報導

 

飛人集社劇團長大的那一天
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12/new/aug/6/today-art4.htm
飛人集社小孩也可以看系列
http://flyinggrouop.pixnet.net/blog
飛人集社劇團| Facebook
https://www.facebook.com/flyingrouptheatre930531
兒童劇的未完成革命《長大的那一天》
http://pareviews.ncafroc.org.tw/?p=3438
親子戲劇的新意涵《長大的那一天》
http://pareviews.ncafroc.org.tw/?p=6117
親子共賞光影偶戲《長大的那一天》
http://www.parenting.com.tw/article/article.action?id=5039583

 

 

原文刊登於:http://www.yourart.asia/news/show/5347

非常謝謝YOURART藝游網如此詳盡的介紹和收錄~~~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flyinggrouop 的頭像
    flyinggrouop

    飛人集社 小孩也可以看

    flyinggrouop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